- 概要
- 历史
- 地理
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,地理座标为北纬41°28'-- 42°8',东经121°49'-- 122°36'。东与新民市辽中县接壤,西与北镇市、阜新县毗连,南接台安县,北邻彰武县,地处沈阳、鞍山、锦州、阜新、辽阳、盘锦6个大中城市辐射的中心。
全县辖芳山镇、白厂门、常兴镇、四家子、姜屯、历家、新兴、绕阳河、半拉门、无梁殿、 胡家、小东、黑山镇、大虎山、八道壕、新立屯、羊肠河、太和18 个镇和英城子、六合、 罗屯、李屯、胜利、镇安、段家、大兴、薛屯、二道、四间4个乡,17个镇,1个民族乡,417个村,总面积2436.01平方公里。黑山县处于关内外交通要冲,在人民解放战争中,黑山曾是著名的黑山阻击战、辽西会战的主要战场。
黑山土质肥沃,现有耕地面积 117917公顷(176.9万亩),是全国重点产粮县,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,主产高粱、玉米、水稻、大豆、花生、小麦。1991年以来,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。由于粮多、菜多,畜牧业发展迅速。 全县饲养的牛、羊、猪、鸡、 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 余种之多。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, 蛋禽饲养量600万只,水果产量2000万公斤。森林覆盖率达16.1%,活立木总储量123.5 万立方米,是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,及生猪生产基地县。
黑山交通十分发达,京沈线、大郑线、高新线三条铁路贯穿境内、大小火车站17个,其中大虎山站、新立屯站为辽宁主要枢纽站;国道102线穿越黑山县的7 个乡(镇),总里程达66公里;乡以上公路总里程达604公里。全县已形成以国省公路为骨架,以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,年公路客运量达 350万人次,货运量800万吨。沈山铁路大虎山站客货运输已实现了陆海空联运。
黑山交通十分发达,京沈线、大郑线、高新线三条铁路贯穿境内、大小火车站17个,其中大虎山站、新立屯站为辽宁主要枢纽站。大虎山站原名打虎山站,站址在辽宁省黑山县大虎山镇,邮政编码121406。建于1900年。离北京站728公里,离哈尔滨站684公里。新立屯站站址在辽宁省黑山县新立屯镇,邮政编码121403。建于1925年。离高台山站61公里。黑山县客运站日均客流量达5000多人次。
黑山县邮电通信发展迅速,程控电话容量达到1万门,实现了国内国外电话直拨。移动电话开通使用。全县乡镇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。黑山县坚持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,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初具规模,县内现有农科研究推广中心等于十几个科研机构。全县现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 3665人,其中县城内科技队伍已达1951人。全县已形成厂一个多层次、多形式的科研网络。
黑山自古即属华夏版图。古往今来,虽历尽沧桑,而黑山却一直是中华民族劳动、生息、繁衍的处方。
远在唐尧之世,黑山即为冀州之域。禹平水土,置九州,黑山在虞,夏商时代为营州属境(据《大明一统志》:广宁以西为幽州,广宁以东之地为营州)。殷制九州,与舜时异,而黑山仍属营州。
周时,黑山为幽州地。战国时期,黑山属燕国领地。燕置辽东、辽西两郡,黑山为辽东郡地。治所幽平(今辽阳市)。
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中国后,分全国为三十六郡,黑山境仍属于辽东郡(那治襄平,今辽阳市)。辽东、辽西两郡,以大凌河分界,以西为辽西郡,以东为辽东郡。
西汉时,沿秦旧制,仍置辽东郡,并在今北镇设无虑县,黑山属幽州刺支部辽东郡无虑县地。
东汉安帝时,分辽东、辽西两郡地,置辽东属国都尉,治所在昌黎(今义县)。黑山为辽东属国地,仍属无虑县。
三国时期,黑山属曹魏地。魏正始五年(公元244年)置辽东属国,后改昌黎郡。治所在幽州昌黎郡(今义县)。黑山为昌黎郡所辖。
西晋时黑山仍属昌黎郡(今义县),隶平州(今辽阳市)所辖。
东晋及十六国时,辽河流域的鲜卑族崛起,慕容氏进行地方割据,建立燕国。史称前燕。先后都龙城(今朝阳)、都蓟(今天津省蓟县)、都邺(今河北临漳西南)。黑山为前燕地。慕容皝四年,即东晋咸康三年(公元337年)燕徙昌黎郡于龙城(今朝阳市),黑山属昌黎郡地。
前秦永兴元年(公元357年)氐族苻坚,灭燕,统一北方,黑山地入前秦。仍属昌黎郡(今朝阳市)管辖。
前秦建元十九年(公元383年)淝水之战失败后,原被灭各国及各族首领纷起立国,鲜卑贵族慕容垂复建燕国,史称后燕。后燕建都中山(今河北定县),黑山又地入后燕,仍属昌黎郡(今朝阳市)所辖。
公元407年冯跋推翻后燕的统治,再建燕国,即天王位于昌黎(今朝阳),史称北燕。黑山又为北燕地,仍属昌黎郡(今朝阳管辖)。
南北朝时,黑山地属北魏。太平真君五年(公元444年)北魏置营州于龙城(今朝阳市),领昌黎等郡,黑山为营州昌黎郡(今朝阳)属境。公元五三四年,北魏分裂为东魏、西魏。后,东魏为北齐所代,西魏为北周所代。黑山地属北齐,仍为营州昌黎郡(今朝阳)地。
隋朝属燕郡(今义县)。隋炀帝大业八年(公元612年)于柳城燕郡(今义县)之北,取秦汉旧名置辽西郡。统怀远等三县,黑山为辽西怀远县(今北镇附近)所辖。
唐贞观初,因山河形势之便,分全国为十道,并改置柳城(今朝阳)为营州,黑山为河北??辽东地区,旋治辽东城(今辽阳)又迁新城(今抚顺市北);天宝二年(公元743年)又迁辽西故郡城(今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)。黑山县又为安东都护府辖地,属巫闾守捉(今北镇)。至肃宗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节度使再行南迁,都护府废。
辽代属东京道显州奉先军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,都皇都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);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,改皇都为上京。南以今天津海河、河北霸县、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对峙。黑山地属辽国。辽置显州(治所在今北镇西南)并设山东县(今北镇)。黑山地属显州山东县管辖。
金时属北京路广宁府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,设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。太宗天会三年(公元1125年)灭辽。南以秦岭、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。黑山地属金国。金天辅七年(公元1123年)改辽显州为广宁府(今北镇),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府,后又改山东县为广宁县(今北镇境),黑山为广宁县地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公元1189年)广宁县改称望平县,治梁鱼务,黑山为望平县地。望平县治所在县境内之姜屯镇土城子,即今莲花泡池。
元朝地方行政区划,以路为制。元改广宁府为广宁府路(今北镇)。黑山隶属广宁路,仍归望平县管辖。(望平县治所,仍在本县境内土城子)至元十五年(公元1355年)改望平县为望平军民千户所,后复为县,黑山属之。
明建国后,废府路制,立军卫制。将广宁路改为广宁卫(治所今北镇)。黑山为广宁卫管辖。
清入关后,本境分属广宁县(今北镇)。当时东北三省实行将军制,广宁县隶属奉天省盛京将军统辖。嘉庆十八年(公元1813年),分广宁(今北镇)、承德(今沈阳)二县地置新民厅。隶奉天府,黑山西境属广宁县,东境属新民厅。嗣后,清政府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,清除鞭长莫及之弊,乃于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始在广宁、新民分治,置官设县,名为镇安县(并于小三家子设镇安分县)。
1914年1月,因与陕西镇安县同名,后改为黑山县,隶属于奉天省辽沈道,1929年属辽宁省。1932年属奉天省。1935年属锦州省。1949年属辽西省。1954年属辽宁省锦州市辖县至今。
2002年1月31日,辽政[2002]34号文件批复:撤销镇安满族乡、羊肠河镇,合并设立镇安满族乡;撤销胜利乡、太和镇,合并设立太和镇;撤销二道乡、绕阳河镇,合并设立绕阳河镇;撤销六合乡、英城子乡,合并设立英城子乡;撤销四间房乡、常兴镇,合并设立常兴镇;撤销李屯乡、芳山镇,合并设立芳山镇;撤销罗屯乡、薛屯乡,合并设立薛屯乡;撤销白厂门满族镇、无梁殿满族镇,分别设立白厂门镇、无梁殿镇。
2002年3月,乡镇正式调整:英城子乡、六合乡合并为英城子乡;芳山镇、李屯乡合并为芳山镇;薛屯乡、罗屯乡合并为薛屯乡;太和镇、胜利乡合并为太和镇;绕阳河镇、二道乡合并为绕阳河镇;羊肠河镇、镇安乡合并为镇安满族乡;常兴镇、四间房乡合并为常兴镇。
地形地貌
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,西部、北部为50-100米的低矮丘陵,是医巫闾山的一部分,中部为开阔的平原,南部为洼地。平原地势平缓,土质肥沃。
气候特点
黑山县处于温带半湿润区内,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8℃。一月平均气温-10.7℃,最低气温-27.6℃;七月平均气温24.2℃,最高气温35℃。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,无霜期160天左右。
水文状况
河流纵横。主要河流有绕阳河及其支流东沙河、羊肠河等。河床坡量小,含沙量大。
自然资源
黑山县森林覆盖率达16.1%,活立木总储量123.5万立方米。黑山县矿产资源已开采和探明的有膨润土、煤、沸石、珍珠岩、玛瑙石、石油、绵石等。其中膨润土储量约6亿吨,质量之优居全国之冠,是目前亚洲第一大矿。
地名由来
黑山明代名镇远堡,清初又叫小河山、小黑山。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,古上帝庙建于其巅。该山虽不甚高,但登临其上,远望群山,近瞻县街,如在足下。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。